陕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精准培训和提质增效为基本准则,构建了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素养提升为内核,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分层分类、个性化、递进式研修模式,为西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在教师培训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为教师培训核心课程,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列课程。深入解读分析国家教师培训政策,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一线教师的帮扶计划,帮助参训学员明晰政策指向,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扎实开展师德养成培训。通过先进事迹引领、典型案例警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和师德表现自我评价等方式,树牢师德红线意识,坚定教师在平凡岗位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十天以上的培训班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主题党课,特色党员活动日等活动,以党建促学习,以培训促进能力提升。2015年来,共承办国培示范性项目40项,国培中西部项目389项,培训了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员32613人次。
坚持分层分类培训,夯实核心素养之基。培训课程设计坚持“理论+实践”“学习+应用”“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原则,分层、分类、分岗精准化诊断学员的痛点、盲点和生长点,以核心素养为内核,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精细化分析学员需求。加强培训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扎实落实学员自修、任务前置、诊断测评的关键环节,优化培训课程的个性安排,从学员需求、组织需求、社会需求提炼培训目标,凝练培训主题,突出混合式研修。精准化打造培训课程。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施训,形成了基于TPCK的教师培训课程,将信息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教师个人经验相融合,打造“观、听、问、思、促”五步一体的跟岗实践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水平。精品化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依托教育部现代教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试验教学,在此基础上凝练形成素养类课程,精心打磨了10门精品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员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坚持服务管理至上,关注学员学习之本。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为参训教师提供有温度的培训服务。形成“一体多元”的校内合作机制。以教师干部培训学院为培训主体,整合教育学部、心理学院等二级学院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育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作用,融合培训资源与学科资源,为参训学员提供专业化的学习体验。构建终身发展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学员与全国基础教育专家,学员与陕西省名师,学员与学员的学习发展共同体。通过开设学术论坛、学员微讲座、学术沙龙等学习活动,助力学员的专业成长,促进学员终身发展。打造舒适丰富的校内文化生活。将课程学习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将能力提升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为学员提供图书资料借阅服务,提供专门的机房、运动场地和羽毛球、篮球、象棋等器材,开展教师联欢会、国庆联欢会、学员羽毛球比赛、摄影比赛、观影活动、健步走等活动。
坚持培训迁移输出,突出跟踪指导之责。秉承“一次师大行,一生师大人”的理念,在培训中倡导“校友”文化,为学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从学员需求、课程学习、成果生成和实践应用,为参训学员建立完备的学习档案,帮助参训学员对比学习成效,反思培训收获。凝练学员培训成果。邀请专家提炼研修过程中的显性和隐性的培训成果,目前共建成培训精品课程、培训典型案例、培训研究成果、学员个人发展报告等4类培训资源。助力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示范课、赛教课例、实践案例、论文等实践应用成果。跟踪学员个人发展。在培训结束后,为学员设计成长追踪框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问、实地回访等方式,对参训学员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纳入学校培训专家团队或推荐其参加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学历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