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以研究生支教团为纽带,积极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不断拓宽扶贫渠道,有效丰富服务内涵,在研究生支教工作中逐渐形成了“组织保障有力、工作运行科学、育人功能突出、服务内涵丰富、教育价值深远”的喜人态势。
——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大力构建组织保障机制。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指导制定《研究生支教团招募管理办法》,专门成立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支教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支教团招募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主任、组长,研究生院、学生处、教务处和校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为委员会、小组成员,明确由校团委具体负责支教团的招募培训和组织管理工作,由团委书记任督导员,专职干部任督导员助理,支教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健全、有效。
——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科学规范工作运行模式。扎实开展岗前培训,对招募成员先后进行思想意识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身心素质锻炼、模拟支教训练等,邀请学校课程教学论的专家、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对支教团成员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长期的培训指导,为站稳讲台、出色完成支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跟踪管理到位,积极引进合同化管理机制,与每一位支教团成员签订志愿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定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校领导亲赴受援地看望慰问志愿者,实地解决困难。持续进行关怀培养,结束支教返校读研的各届支教团成员有的兼任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助管、兼职团干部等,继续锻炼过硬的素质本领。支教团成员毕业后大多从事教育行业,继续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潜心施教、积极作为,不断强化教书育人功能。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支教团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主动承担各学科教学任务,通过公开观摩课、教学方法研讨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学生家访、主题班会等,不断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支教团志愿者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在受援学校建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等主题团日、队日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普通话讲故事比赛”、“趣味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受援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拓展渠道、以点带面,有效丰富扶贫接力内涵。通过研究生支教团的牵线搭桥,学校先后筹集资金60余万元,在研究生支教团受援地——山阳县建立了“刘家村”和“寨子沟”两所希望小学,并捐赠了相应配套设施。支教团多方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资助了多批贫困学生,参与多项社会服务。甘肃张家川分队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组织社会实践服务小组,深入当地山区开展社会调查,内容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山阳分队积极参与“12·5”志愿者日系列活动、秦岭天竺山登山节、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环保世纪行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佳县分队积极联络西安市人力资源俱乐部、北京“好未来”教育机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扶贫助困系列公益活动。(校团委报送,学校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