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统筹领导,动员最大力量,努力减小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截止目前,该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另有941名毕业生参加选调生、公务员、招教考试等,将二次进行派遣,全校就业态势总体保持稳定。
——强化统筹领导,提供政策保障。先后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学校党委常委会和9次就业推进会,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先后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致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等就业指导文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招聘、指导、帮扶、管理、服务等方面,科学部署,确立了实现定制精准指导“稳”心,拓宽求职渠道“宽”心,开通线上办理“放”心,致力解决问题“暖”心的“四心”工作目标。形成主管领导专项督导,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市场开拓,培养单位主抓就业宣传,辅导员、导师推荐指导,各部门联动,全员总动员的就业工作格局,明确政策方向,全面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开拓市场,提供岗位保障。持续稳固核心市场,与重点区域、单位做好联络沟通,集中推介毕业生,邀请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同时激活学院资源,动员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利用学院与行业、科研单位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推介毕业生,举办小型招聘活动;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定向招聘、兜底招聘,深挖潜在就业市场。2019年后半年累计为579家招聘单位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提供岗位46118个。2020年上半年,依托教育部“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与智联招聘、易校招、伯乐校招网合作,按照每周举办一场大型招聘会的频率举办网上双选会。截止毕业生离校,累计举办各类网上大型招聘会16场,参会的招聘单位4235家,提供岗位197705个,按照招聘单位要求,安排的“线上”专场招聘会38场,提供岗位4356个。启动就业“百日冲刺”,恢复“线下”专场招聘,累计到会单位48家,提供岗位354个;日常校园小型招聘会接待招聘单位35家,提供岗位877个。2019-2020整个学年,累计为毕业生联系5683个招聘单位,提供280547个招聘岗位。
——全面暖心答疑,提供服务保障。根据不同类型毕业生就业需求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本科生非师范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针对公费师范生开设《中小学教师生涯发展与技能》,针对研究生开设《研究生生涯发展与职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毕业生规划就业计划。开展“近在‘职’尺”系列培训活动,举办“公务员(选调生)考试培训班”“高校管理(辅导员)岗位求职精准指导培训班”“高端企业求职培训班”“国际组织实习就业培训班”4期专题培训班,就业中心和学院联合举办“第七届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第三届求职简历大赛”和“求职技能大赛”,培训毕业生就业能力、技巧,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洞见未来”个体辅导团队,每天全时段在线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求职技能提升、政策答疑;就业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防控不放松,就业服务不断线”栏目,精准分类推送信息,专栏公布权威就业政策、专人收集整理求职信息、精心打造可信任的就业服务互动平台。
——精准就业帮扶,提供资助保障。协助694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申请陕西省“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69.4万元。疫情期间,设置专项经费26.64万元支持279名“三区三州”“52个贫困县”和“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对湖北籍毕业生发放“零时困难补助”8万余元,全力支持学生就业。各培养单位按照“精准摸排、精准服务、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的工作要求,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和就业心理状况,建立毕业生就业台账。培养单位领导与困难毕业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全程关注、关心学生就业,“点对点”提供就业信息,“一对一”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结对。(就业中心报送,学校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