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新冠疫情防控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20-03-31     浏览量: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师范大学面向国家疫情防控重大需求,立足学科特色、整合科研力量,扎实推进科研应急攻关工作,努力实现研究开展早、项目立项快、成果早运用,组织动员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加强顶层设计,激发科研活力。该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紧迫需求,聚焦检测试剂盒研制、流行病模型预测、健康心理状态引导、舆论引导、理论研究、疫情防控公共管理等多个科研重点,积极组织相关学科团队开展针对性专项研究,从学校层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研专项项目立项,着力解决疫情防控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协作联动、优势互补,全力统筹学校优势科技资源向疫情防控应急攻关科研项目一线倾斜。

——发挥学科特色,推进应急攻关。一是针对现有市场上新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现状,研发并测试成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法),助力患病人群的筛查和诊断;二是组建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风险预测分析研究;三是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专门以新冠肺炎为主题组织1期专题,深入解读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影响;四是紧急编写出版了首批疫情防控心理读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解读疫情影响下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疫情应激状态下心理应对的方法,在微信读书、京东阅读、喜马拉雅等网络阅读平台发布,供读者免费阅读;五是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与社会’研究”团队,以网络爬虫信息搜索、人工舆情收集与整理等方式,分数据组、疫病传播与医学防治组、社会心态与应急行为组、传染病史学史研究组等七大研究方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疫病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六是编制了青少年“防控疫情”科普三字文,从思想、心理、行动纪律、学习、生活等五个方面为青少年们提供了安全防护口诀;七是注重防疫实践理论发声,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先后发布《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考察识别干部》、《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等理论文章。

——创新活力迸发,成效收获显著。截至目前,该校研制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已经在陕西西安、榆林等地疫情防控一线进行临床试用,为基层医院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途径和和方法,先后被中国科学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等疫情防控相关读物,得到了专业机构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日前,应人民日报社邀请,该书主编、陕西师大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做客人民日报新媒体208坊,通过人民日报人民视频谈心理防疫,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与社会’研究”团队已初步建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与社会”研究数据平台,并形成核心研究课题24个。下一步,该校将继续加紧科研攻关速度,加快进行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