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陕西师范大学结合自身特点,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师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积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依托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社科优势,积极加强和支持国学类、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建设,通过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晨读经典等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研讨和展示活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秦风诗社以坚守校园文化阵地,独树诗歌艺术气质,获团中央“百强国学社团”称号;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节”“大学生民族文化节”“戏曲文化进校园”“优秀民间文化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广大青年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展演、观摩和体验的形式,接触、认识并进一步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广泛开展系列高雅文化艺术活动。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深入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大批高品位、有内涵和具有师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推出了大学生科技博览会、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大学生读书节、star擂台、star星歌手大赛、启夏青年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出了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太白雪》、情景音画剧《山河•岁月•信念》、舞剧《孟姜女》等一大批校园文艺精品活动;该校大学生艺术团、青年舞团、青年民乐团先后参加2017年、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文艺晚会、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学校先后邀请陕西秦腔剧团、波兰大学艺术团、福建京剧院等国内外优秀文艺演出团体来学校演出,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
——举办高水平系列科学文化报告会。以为学大讲堂、曲江讲坛、马列讲坛、启夏论坛、博雅讲坛等名家讲堂为依托,先后邀请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法学家朱苏力等数十位名家学者作客学校,与青年学生谈文史、谈艺术、谈学习、谈成长、谈人生。系列高水平的报告会传播了先进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浓厚了学术氛围,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意识和科学精神,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打造社团文化育人品牌。提出“加强规范管理、鼓励特色发展、培育社团文化”的三步走发展思路,创建了“校社联统筹规划、校院两级分层指导”的社团发展模式。全校99个各级各类学生社团,近年来先后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营造了“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氛围,为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助力全面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骄阳乒羽协会、海燕爱心社、秦风诗社分别荣获“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全国大中专学生最具影响力爱心社团”和“百强国学社团”。入戏剧社、茅坡戏剧青年等推出了《恋爱的犀牛》、《驴得水》、《浪潮》、《我想被这个世界遗忘》等一系列大学生喜爱的话剧作品。
——实施青年学生励志文化教育工程。按照“师生推荐、网络投票、委员推评、专题表彰”的工作模式,连续举办了五届“感动春天”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每届专题网站的浏览量达到10万余次,8万多人参与网络投票和留言,省社科联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一批推选委员为自强之星撰写推选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临表彰大会为自强之星颁奖,涌现出一大批怀揣梦想、知恩感恩、乐观向上、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励志典型。
——围绕“三走”开展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依托学生会和体育类社团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一节、一跑、一早”阳光体育活动,每年依托体育文化节、启夏青年节举办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啦啦操比赛等体育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会创新推出的“荧光夜跑”“酷爱夜跑”活动,号召青年学生跑步锻炼,共有3万多人次参与其中,“健康生活,酷爱夜跑”在青年学生中成为了时尚;根据加强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推出“书香师大,校园晨读”四早活动,倡导青年学生“早起、早餐、早读、早操”,活动得到了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累计参与达1.5万人次。(教务处供稿,学校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