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高度重视转化医学研究,与国际顶尖学术研究机构在转化医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示范性项目牵引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积极推进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抓手,集成协同创新链条。中心联手国外一流学术机构重点建设了临床试验、生物信息学、靶向药物运载和制剂等3个国际合作支撑平台;建设了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警与临床干预治疗、华南区域性特色疾病社区干预、损伤与难治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等4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实施了学术期刊国际化、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培训基地建设等3个重大项目。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种创新要素,以“协同”机制集成学术创新链条。
加大经费投入,改革薪酬体系,完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中山大学投入专项经费逾1.3亿元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在加强条件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研究人员创新积极性。中心实行与国际接轨的人员聘用与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建立相关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入与国际接轨的激励机制,参照发达国家标准以年薪制形式给予薪酬。按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实施分系列管理,对兼职或短期聘用的流动编制系列人员,也按照国际惯例支付其薪酬。
扩大开放,推进合作,着力构建协同创新团队。中心着力推进国际合作,在全球招聘公共平台负责人,选派人员出国培训,举办中山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研讨会、中山大学-华盛顿大学联合转化医学研究所学术研讨会等,搭建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着力建立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直通车,促进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密切交流合作,共同商讨研究方向。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了中山大学—华盛顿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与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联合承担“广东转化医学公共平台”建设,筹建华南转化医学中心,以平台、项目为纽带吸引优秀科研人员加盟,组建协同创新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