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创新学生资助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新学生资助模式。学校以“服务同学,奉献爱心,传承关爱,共建和谐”为宗旨,创办了江苏省首家公益性超市—“爱心超市”。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支持,由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志愿者自主运营,承担学校资助物资筹措、贫困学生实践锻炼、爱心公益宣传等多项职能。超市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了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组织各类公益、感恩、慈善、献爱心等活动200余次,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注重资助育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沟通、组织、策划能力,增长他们的社会阅历。开展“励志•成才”讲座、“让梦想成长”座谈会等励志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接力•情满校园”等感恩教育活动,结合国家助学贷款签约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着力提升贫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开展“海韵风华—感动河海十佳学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在经济上追求自立,在困难面前顽强拼搏的优秀学生典型,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在校学生。
拓展社会资助渠道。学校依托校友资源、企业资源,积极拓宽社会资助形式,增加社会资助项目。与江苏省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等慈善团体展开长期合作。与多家企业和个人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周玲雅奖学金、招商银行一卡通助学金等多达41项奖、助学金。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学校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较多,在评选国家助学金时,对他们给予政策倾斜,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中有65%以上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给予新疆、西藏民族生伙食补助,民族节日补助,返乡资助等资助项目,特别设立重修费补助,切实减轻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负担。2011年,学校发放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各项资助50余万元,对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人均资助额度超过了43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