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紧紧抓住“观念、机制、平台、氛围”等创新教育四大关键要素,四轮驱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观念: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
学校提出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培养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学校确立了研究型教学、学术无起点、探究式学习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打破以往一贯的培养模式,倡导一种“倒过来”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直接接触科学研究前沿,以科学研究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学习。
机制:设立特区、度身量造、变通管理
学校坚持因材施教,优才优育,通过设置各类创新班和实验班等教学改革“特区”,推进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培养机制,打破过去整齐划一的学分和课程认定方法、单一的学业成绩评定标准和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他们制定“度身量造”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采取导师制、小班上课、个别辅导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学分互认等变通管理,为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平台:“三个结合”、“四位一体”、“三大计划”
学校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三个结合”,积极搭建教学、科研、社会和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以各类创新平台为支撑,建立并有效运行以学生研究计划(SRP)、“百步梯”攀登计划、学生竞赛计划等“三大计划”为主体,结合国家和省级学生创新计划在内的本科生科研体系,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广泛开展学生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习交流分享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氛围:将创新文化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学校坚持“文化兴校”战略,把创新文化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坚持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观,不断强化学风校风建设,将创新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中,着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使得创新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成为一种美好的集体愿景和崇高追求,积极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