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四个精准”教育帮扶滇西基础教育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1-10-27     浏览量:     

陕西师范大学以“西部红烛精神”为指引,根据教育部滇西专项帮扶工作任务要求,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辨证施治”,以“四个精准”教育帮扶战略在当地逐步探索出一个以“标本兼治、双向交流”为主要特色、以培育内驱力为重点的高校教育帮扶“景谷模式”,助推景谷县基础教育旧貌换新颜。2019—2021年,景谷高考多项指标连增连长,一本上线人数连年攀升,连续三年刷新该县高考历史最好成绩,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县首位,形成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帮扶工作的“景谷经验”,为当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把脉精准,构建教育帮扶工作格局。受地域偏远、多民族聚集等因素影响,景谷县的教育发展面临着贫困学生基数大、生源外流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多重困境。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速的脱节成了全县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块“短板”和“顽疾”。为此,学校确定了“基础教育扶智、文化挖掘弘智、特殊教育培智、特色产业育智”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扶智提智为先导、以阻断贫根为目标、以科教帮扶为抓手、以人才优势为保障”的工作格局,搭建了“互访机制+挂职干部+实训基地”三个重要教育帮扶平台,举起教育帮扶旗帜,为全力打好景谷教育振兴的阻击战、攻坚战和持久战奠定坚实基础。

处方精准,定制教育帮扶落实方案。学校专门制定《滇西专项扶贫重点工作落实方案》,成立滇西专项帮扶工作专班,以教育帮扶为统领,紧扣景谷县实际需求,在抓牢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过程中将自身“师范”特色和“示范”效应贯穿始终。学校为景谷一中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校际结对”为突破口,为当地教师拓宽视野、增加阅历、提高能力等方面提供平台;通过对口帮扶、派遣专家、跨区域校际合作、远程共享、接收“留学生”、培养“卓越教师”等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施策精准,推动教育帮扶效果提升。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平台资源以及附属中学多年的成功办学经验和名校品牌效应,广泛发动校内50个部门、学院、直属附属单位、合作办学单位积极参与,构建起景谷教育帮扶的强大方阵。学校综合考虑参训单位及参训人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为景谷县校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门量身定制了“送教援培”“‘1+1’导师制名师成长计划”和“浸入式跟岗研修”等多类培训项目,依靠宽窄并重、长短结合、点面兼顾、深浅相宜的设计理念,多学科、多学段、多层次、多角度地覆盖到景谷县教师队伍的方方面面,使实际培训效果兼具针对性和辐射带动效应。学校围绕“教师”与“学生”二者角色相互转换、能力相互促进这一辩证关系,紧扣“广、多、宽、深、常”五字方略,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实施了“名师到县送培一批、跟岗研修辐射一批、学生实习顶岗一批、插班观摩提升一批、教师扎根带动一批”的教育帮扶“五个一批”工程,并依托附属中学以“1+1”导师制为形式不断输送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四年来共惠泽当地教育工作者3600余人次。

嫁接精准,沿河教育帮扶成效显著。2020年11月,学校在承担“52个未脱贫摘帽县”教育援助任务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三中学,率先复制和推广“景谷模式”“景谷经验”。筛选4名骨干教师和12名教育硕士,对沿河县基础教育开展“组团式”支教帮扶。接收了3批、共31位沿河县乡村教师在校开展三周至两个月的“浸入式”跟岗实践研修培训项目。在沿河多个乡镇开展师资培训20余场,培训全县高中教师、扶贫返岗干部和近三年新入职教师等3000余人次。帮扶一年后,沿河三中2021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突破,一本上线人数增长率168%,本科上线率35.27%,比2020年提升了5.21个百分点,刷新了该校本科上线率的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