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师生对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2-03-05     浏览量:     

20223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陕西师范大学干部师生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途径收看收听大会盛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对“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着眼时代发展新局面,召开全国“两会”意义重大、振奋人心。今年也是学校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坚守师范大学办学定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西部,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为西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文学院教授刘生良:收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催人奋进。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实在令人欢欣;报告又直面问题和挑战,对今年的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更令人信心倍增。尽管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但正如报告所言:中国人民历来都是在应对困难、风险和挑战中不断前进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潜心教书育人,以教书育人为生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报告所设定的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非非:悠悠中国事,两会总关情。今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是一次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叙事,也是对我们当代青年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在逆境中促发展,在变局中开新局,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我们看到了、也感悟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如期举行的2022全国“两会”,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一次集中展示,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能力的高度自信,擘画了一幅“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 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习“两会”精神,奋进新时代,就应该自觉树立“四个正确认识”,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学术研究中读懂中国实践,在文以载道中讲好中国故事。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奋斗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党和国家去年一年取得的成就,指明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令人备受鼓舞、充满期待。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扎根西部的部属师范大学,我们将坚守师范大学初心,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学校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陕师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刘力波:在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全国“两会”意义重大、举世瞩目。“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难关挑战,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向奔赴,“一起向未来”,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更要具备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大视野”,将辉煌文明、鲜活实践与伟大成就相贯通的“大格局”,在讲述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涵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情怀”,讲好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政大课”,全力以赴推动两会精神落地生根,为推进事业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9级物理学院专业本科生纪松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两会中关键词中始终不离“人民”二字,爱民情怀溢于言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爱人民、敬人民、凡事想着人民,忧人民之所忧、想人民之所想,拿人民群众当亲人,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奋斗终生。在过去的几年,虽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力,却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多项经营指标超额完成任务目标,经营业绩、市场转型,塑造品牌强党建方面迈上新台阶,无不凸显出蓬勃发展的步伐。通过学习两会的报告,做为一名大学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两会精神,踏实学习,努力进取,履行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职责,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向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不断努力!

2021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焦维军: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格外振奋。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让我倍感振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奋进担当,深入贯彻“两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坚守扎根西部教育报国初心,立足学院内涵式发展,敢担当善作为,全力去拼、主动去干、大胆去闯,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审计处青年干部暴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更是历史性、革命性改革开放和中国文化传承的见证之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辛路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切实感受到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文化自信日益提升,对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今后,我将继续履职尽责,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紧跟党的步伐,立足工作实际,深入思考使命担当,推动审计内控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学院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钰莹: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改革、医疗养老等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的突出成就,提振精神、振奋人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公仆情怀,充分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优越性。作为大学生党员,需牢记“国之大者”,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艰苦奋斗,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奉献中闪光,为助力我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出积极贡献。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宋传东: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贡献。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李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过去一年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2022年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务实举措,让我感到十分振奋,备受鼓舞。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作为一名高校外事工作者,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和任务,着力提升服务学科、学院和师生的意识和能力,在推进学校国际交流提质增效上主动作为,为学校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疆驻陕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文学院 2019级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左热古丽·乌斯曼:“两会”的召开,是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年任务的开始。回望过去,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疫情大考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以前所未有的佳绩,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彰显着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之大。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感动叫中华民族,有一种安全叫在中国。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费师范生,我也将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努力成长积极奉献力担大任,把“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如此,中华民族便定能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