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汇聚力量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1-11-25     浏览量:     

陕西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融入中心、主动作为、协同创新、特色发展”的总目标,坚持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布局、结合实际、科学部署、汇聚力量,在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中推进,在铸魂育人的主战线实践,打造育人精品,延伸活动成果,不断探索构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

汇聚五老榜样力量,以多元化思政教育助力“三全育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五老”资源富矿,充分发挥“五老”在厚植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以亲历红色故事、教育报国情怀感染青年师生。紧抓建党百年契机,开展“百名五老与青年师生共话百年党史”系列活动,组织100余名“五老”与500余名青年师生深入交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教育事业发展的故事,以亲身经历和毕生信念诠释西部红烛精神内涵。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清源教授,退休30余年坚守宣讲阵地,义务为下一代讲授党史、国史,开展300余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座,直接听众11万人次,以家国情怀丰盈学生内心。积极参与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组织“五老”人员与青年学生结对交流,学生以征文、微视频等形式重温 “五老”革命历程、先进事迹和开展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三年来,共向教育部关工委报送优秀征文15篇,优秀微视频8个。

汇聚青春磅礴力量,以多渠道青老互助营造尊师重道良好风貌。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小红烛”工作室、心理咨询室、银龄讲坛等阵地建设,建立健全“青老互助,结对共建”机制,实现“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成长”。小红烛工作室充分发挥新生力量优势作用,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困难老同志慰问帮扶,义务为老同志开展“智能生活”系列培训讲座,帮助老同志掌握现代科技,融入现代生活。以“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王淑兰为代表的心理咨询组,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12355心理热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咨询培训等方式关注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同时,通过共同过组织生活、开设银龄讲坛和选修课,在“面对面”“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中,在交流相升、学术相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青年学生,逐渐形成双向学习,优势互补的青老互助新格局,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薪火传承育人氛围。

汇聚文化育人力量,以多载体文化活动赓续民族精神力量。以丰富生动的“浸润式”文化教育滋养学生内心,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育人重要阵地,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精神纽带”。15年来老教授们坚持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一笔一画书写红烛精神,一撇一捺传递翰墨佳音,用心感化青年学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还悉心指导学生书画社团“砚友社”、开设砚友书画大讲堂、小课堂练笔交流会、促进两岸学生书法交流、参加“金秋题叶”手写银杏书签等活动,以书法载道,以书法育人。组织老同志开展“献礼建党百年、矢志为党育人”主题征文、“与党同心,共贺百年”书画、摄影、手工艺作品展、“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现新时期“五老”的蓬勃活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老同志们学史力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爱党、爱国、爱教育的浓浓情怀。

汇聚赶考奋进力量,以多举措、组合拳启航关心下一代新征程。深化“大协同+小协同”体制机制,在校党委指导下,确定以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离退休党委、校团委等关工委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小协同领导机制”,同时积极开展与各学院党委共建,搭建共育时代新人的桥梁和平台,建立“大协同共育机制”,协同部署,统筹推进。谋求特色发展,加强五老关爱工程顶层设计谋划,与陕西省关工委共同建立“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落脚点,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为重点,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深化成果,打造品牌,“百名五老与青年师生共话百年党史”系列活动获2021年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优秀创新案例”;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多位老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