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起,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陕西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10余年来始终把支援青海师范大学视为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当作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当作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和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作建设“双一流”大学进程中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尽的社会责任。学校把对口支援工作纳入自身整体发展规划中,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强力推进实施。
体制机制健全,工作高效有力。两校就分别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工作小组、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小组、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工作小组、管理与信息化水平提升工作小组等4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了高层互访工作机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10余年间,两校领导互访30余次,合力解决难点问题,落实细化工作任务。
健全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开展“名师青海行”活动。陕西师大每年选派教学名师赴青海师大举办报告会或学术讲座,提高了青海师大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也为教师开展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实施“百名研究生提升计划”。先后有百余名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对口支援专项计划”在陕西师大攻读博士学位,青海师大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有了显著优化。开展研究生导师互聘工作。陕师大聘请青海师大优秀教师为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合作导师,青海师大聘请陕西师大学科教学论教师为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合作导师,并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了青海师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教师干部进修培训计划”,青海师大每年选派教师、干部到陕西师大进修、学习,提升了业务素质。
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青海师大引进了陕西师大的本科生“三级五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有效促进了青海师大教学质量的提升。实施“教学名师结对帮交流计划”。两校优秀教学团队结成对子,从教学科研各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一批批青海师范大学本科生从中获益。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也带动了青海师大的学风建设。
拓宽科研创新合作渠道,科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做好学科帮扶工作。在申报和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过程中,陕师大选派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给予全程指导,青海师大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整体验收。帮助青海师大完成一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实施“教师教育改革示范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陕西师范大学牵头西北五省区21所高校成立西北教师教育联盟,青海师大围绕创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展工作。
强化干部培训和信息化建设指导,信息化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协助做好青海师大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选派专家、学者、管理干部对青海师大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会诊、咨询,并对规划办有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青海师大管理干部的指导和培训,提升了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对青海师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给予指导,分享信息化建设经验,并共享了优质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