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以“高校+名师”协同机制促体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量:     

为了提升陕西省基础体育教育发展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陕西师范大学积极调动校内资源,将一流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将高校智库优势和基础教育一线资源相融合,成立教育部基础课程中心体育与健康中心,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由体育学院牵头,在专业理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高校+名师”体育教学协同机制新模式。

——创新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秉承着“停课不停研”的原则,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多次联合陕西省“三级三类”(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以及一线体育教师,开展“云端”沙龙活动。活动以增强疫情期间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深入探索体育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发展规律,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云端会议”,与会学者、教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时对教育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上好复课后的体育课等问题展开讨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模式上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高校为一线体育教学提供智力支持,一线体育教学为高校体育研究提供实践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循环。

——畅通渠道,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名师”协同机制是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中心,融合陕西省体育教学名师工作室(坊),按照“专家从高校走出去、名师从中小学一线请进来”的工作模式,积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打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通道,开辟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通过上下联动,形成有效机制,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高校的研究人员、学者们知道一线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同时让一线的教师们能从高校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和智慧,更好的服务一线,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举办“高校+名师”协同机制高峰论坛,邀请了陕西省基础体育教育一线的教学名师参会。通过这一论坛,“高校+名师”的协同机制发展模式由理论变为现实,由计划变为行动。

——共建共享,推动成果转化。成立体育名师工作室(坊),与一线基础教育共同打造模式平台,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实际转化。通过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线下的各类教师培训活动,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一线教师在教学认知、科研能力、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提高;基础一线教育促进高校专业实践认知,通过一线名师进高校,参与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讨论和实施,为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数据支持。促进了一线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还产生了集聚效应,促进了专业教师团队的发展,同时更进一步促进了我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为体育教育共同体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名师”协同机制发展模式,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次重要尝试,下一步计划在协同机制下做线上、线下体育专业技能培训、体育教学前沿改革实验等方面做新的尝试和突破,将进一步推动陕西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育青少年学生体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体育学院报送,学校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