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新的增长点,深挖疫情防控育人元素,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强化特殊时期思政教学价值引领和思想育人作用。
——强化政治引领,服务防疫大局。召开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思政课教学上来。第一时间成立思政课线上教学专班,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思政课教师克服被困农村老家、居家隔离观察等困难,积极围绕“抗击疫情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全球抗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站稳守好抗疫讲台”等教学选题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研讨,分工合作建设线上思政课程。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在线教学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形成思政课教学党政齐抓共管,逐级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的工作格局,确保线上思政课教学中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理论研究,厚植学理支撑。以“六要”为指导,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战“疫”理论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宣传阐释。组建思政课教师“尖刀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防疫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开展系统的战“疫”理论研究,取得丰富研究成果。围绕“贯彻‘3·18’重要讲话精神、讲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主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发表了一组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研究”的理论文章;围绕“初心使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之治”等在《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和“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近30篇文章,以研究成果增强战疫期间思政课教学理论底气,提升育人质量。
——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以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示范,围绕“八个相统一”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针对性。针对近期舆情复杂、思想碰撞的特点,在本学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线上教学中融入了疫情防控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险判断、底线思维、辩证思维、中国制度显著优势等新鲜教学元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时效性。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设“非常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坚定战疫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座同时在陕西停课不停学战疫课堂播出,两期在线收看人数共计158.9万;依托《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精心制作录播课程,回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刻阐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托校内外直播平台,推出《疫情大考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等系列“思政课战疫小课堂”,大力宣传全国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造特色课程思政,号召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中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战疫中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制度自信融入专业课授课中,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深入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形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主线,丰富教学形式,在建设好网络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延伸融入学生第二课堂。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以“组织优势筑牢战疫堡垒”“科学治理答好战疫考题”“制度优势提振战疫信心”为主题开展“云宣讲”,以青春之名讲好战疫故事,提振必胜信心。依托校、院微信公众号开设“‘疫’路同行”“抗‘疫’故事”“青年说·战疫情”等栏目,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征文,广大学子围绕抗击疫情、爱国奋斗、制度自信等主题踊跃投稿。全校各班级围绕“制度自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开展“云班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参加,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在抗击疫情中成长成才。(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