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教师教育作为办学治校的中心工作和主责主业,坚持“五个突出”,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力做好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教师。
突出理念引领,以“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核心涵养师范生立志从教的家国情怀。学校以多年办学积淀形成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动自觉,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面向校内教师和基础教育校友,学校设立最高荣誉“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最高奖金达百万元,每年举行“师范生师德活动月”,定期举办“西部红烛”师德讲坛、“师表”讲堂,开展各级名师与师范生结对子活动。建设“红烛”校史馆并作为师范生入学教育重要基地,以教育博物馆为依托与西安市共建师德涵养基地,每年教师节期间在校师范生与西安市以及本校新入职教师宣誓遵守师德规范。开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师魂》”等特色鲜明的师德专题思政课程。将师德教育贯穿每一门专业课,形成了以“六个思政课堂”(思政课堂、专业课堂、文化课堂、实践课堂、环境课堂、生活课堂)为核心的全融入、贯通式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突出培养模式创新,“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学校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学各学科及学前教育)项目”为契机,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形成了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教师培养新体系。一是不断完善培养顶层设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卓越中学(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及10余个配套文件制度。科学选拔组建培养实验班。通过“英语水平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教师心理素质测试、学科综合面试”四个环节层层选拔,遴选优秀学生组建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3个学科的“卓越教师实验班”,打造专门培养方案,建构个性化课程体系。名师授课。组建名师授课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基础教育领域高水平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卓越班授课教师,并实施小班培养的项目主任制度。强化研究性学习和教育科研能力训练。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卓越班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科研项目,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探索卓越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建立学生海外游学制度,每年设立120万元专项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赴海外开展游学见习,并出版了系列见习实践成果集。
突出课程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学校以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改革为抓手,建成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哲学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在国内首创“师范通识教育理论”,强调师范通识教育的人文性与审美性。面向师范生开设“人文科学导论”等通识核心课程,开设“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艺术与审美”系列、“生命与健康”系列等特色选修课程,着力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建设跨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设“卓越教师拓展性实验”特色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开设“必读书目阅读”“劳动教育”“艺术实践”等实践课程,引导师范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接受文化艺术熏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分别在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中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及系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注重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增设“教学基本功训练”“德育与班级管理”等课程。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将公费师范生课堂教学延伸到国内基础教育课改名校,推进公费师范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突出实践育人环节,探索独具特色的公费师范生“3-3-2”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从“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段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实习前,通过开设实习指导课程、微格教学等形式多途径为师范生教育实习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在实习中,通过“多学科混合编组+单一学科编组”及“实习现场指导+网络远程指导”等形式,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实习结束后,通过组织优秀实习生汇报课、评选优秀实习报告等形式,反思总结提高。坚持“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主体。学校先后建立6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600余个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协同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公费师范生实践培养发展共同体。公费师范生教育实习从“国内+国外”两个实践教学地域双向发展。学校积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实习基地,同时探索遴选优秀学生到海外实习的新机制。
突出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创建平台、提供资源等多种方式持续助力夯实师范生基本功,为他们登上讲台筑牢基石。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现代教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整合学校相关教师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支60多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家指导团队,联合助力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开设“创造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科技与教学论坛”等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系列课程,首创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证书制度,包括初级技能认证和职后的二级、三级等级证书申请制度。建设公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系列实验室和中心,强化公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建设了普通话测试与训练室、板书训练室、未来教室等专业训练场所,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口语研究中心”“教师书法教学与研究中心”“教师写作教学与研究中心”,开展教师口语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构建了学校公费师范生“三字一话”测培体系。在板书训练方面,开发了板书训练测试系统并获国家专利,探索形成了公费师范生板书测试大赛机制。在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构建了“入学前—入学后—毕业前”本科四年全程不断线的师范生汉字书写教育模式。学校精心实施的“师范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工程”,获批教育部首批“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其代表性成果——从2007首届公费师范生开始、坚持16年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被全国网友誉为“最值得收藏录取通知书”。从首届公费师范生开始,连续16年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连续5年举办卓越教师特训营,以赛促练,以训促学,为公费师范生未来从教打好坚实基础。